时间:2015-09-14 14:58:39 点击:2925
8月,民商经济法学院分党委组织开展了“汇青年力量 铸法治梦想”学生暑期法治实践活动,鼓励民商学子深入基层,学习、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法学专业优势,体验了解社情民意,开展社会调查,增知识,长才干。本次暑期实践项目共派出10余支实践团队深入福建、湖北、安徽、云南等10余个省份的基层组织,100余名学生党员参与其中,为学生党员提供了解国情和社会现状的平台,有利于让学生党员形成奉献社会、承担时代责任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探寻真知。 关注生态衡阳水源保护 8月26日至8月29日,唐宇轩同学带领暑假实践小组的其他成员们来到湖南衡阳,实地考察当地水污染治理情况。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得此名;又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市区回雁峰,而雅称“雁城”;地处湘江中游,为全省湘江干流最长、主要支流最密集、人口数量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区,故而其水污染的治理受到上至政府下至百姓的共同重视。 调研小组的同学们首先来到衡阳市环保局,向局内专业人士咨询有关流域的污染情况和治理措施,而后小组成员前往衡阳市水文局,仔细听取了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衡阳河流的各项数据的监测情况。此外,同学们还在石鼓书院等方便观测水质的地点对蒸水、耒水、湘江的水质进行了实地考察。而后在和政法委殷主任的交谈中了解到近几年来衡阳市市委、市政府坚决实施了“一号重点工程”和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湘江也已经开始慢慢地蜕变。最后,小组成员来到南岳衡山,实地考察湘江的上游对衡阳自然风光的影响。 碧水浩浩,波光粼粼,小组成员们都期待着湘江变成“东方莱茵河”的时刻到来。虽然这次调研活动时间并不长,但让小组成员们感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治理水污染的坚定决心,并从环境法的角度撰写了调研报告,对衡阳水资源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法大学子更应该承担起重任,从自身做起并宣传呼吁保护水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创建美丽中国。 考察秀美洱海流域治理 7月25日,组长王晓娟与小组其他同学来到了位于祖国西南的云南大理。考虑到大理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小组成员首先对大理古城街道的卫生和店铺进行调研,并集体骑车来到洱海西边的一个渔村——才村进行实地考察。在乘坐洱海游轮时,大家发现了一艘冒着黑烟的游轮,为了解洱海游轮对洱海生态环境的危害,成员们来到洱海流域保护局里寻找答案。他们了解到洱海政府严格控制洱海里游轮数量,在1997年实行的“双起效”中把洱海机动渔船全部取缔,现将小游船控制到6艘,大游船控制到4艘,并严格控制用油指标和船内油污水,尽量减少游轮对洱海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去往洱海上关的路途中,他们询问了当地的渔民,了解到洱海该段时间禁止捕鱼,直到八月下旬才重新开放。当地政府禁止在禁捕期间捕鱼、排放生活污水并将洱海周边耕地改为湿地。实践考察的第二天,同学们来到大理洱海流域保护局,阅读洱海保护的相关材料,就包括生活污水、旅游业发展以及洱海别墅建造对洱海环境的影响和洱海未来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采访了监察科的李主任。实践小组了解到,近些年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洱海的一些举措:一方面加强治理污水,在洱海源头建立了2700多亩的湿地,一方面带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洱海环境保护中来,设立专门法庭严惩破坏洱海环境的行为。调查组还设计了关于洱海保护的调查问卷在洱海公园和洱海月湿地公园发放,当地市民十分支持和配合并填写了问卷,团队成员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关于洱海流域治理的调研报告。 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受益良多,大家意识到洱海保护需要群策群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一致,需要每一个大理人都心中有洱海、心中爱洱海。如此,方能让洱海的秀美一如既往,让当地民众和游客都爱上这一山一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