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17 15:13:56 点击:2946
5月19日—23日,第一届全球语言权利大会暨第十四届国际语言与法律学术研讨会在意大利泰拉摩大学顺利召开。大会以“语言表达、意识形态与政治中的语言权利:联动与分异”为主题,是语言权利研究界第一次世界范围的聚会,吸引了近一百三十名学者到场展示研究成果与交流探讨。与会者代表了各自国家在语言权利研究的前沿力量,无论是研究视角、研究背景、研究者身份都十分多元,不仅有语言学家,有跨界研究的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学者,也有政府相关部门专员、维权律师、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委员会委员等;来自超过四十多个国家,研究视野覆盖从南非到北美的广大区域,其中法国、阿尔及利亚、中国与意大利本土的参会人数相对较多,巴西、南非、加拿大魁北克也有相当数量的代表。 大会主办单位之一的语言与法律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Linguistic Law,简称IALL)成立于1984年,两年一度的国际研讨会是该机构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也是国际法律语言学界的盛事,曾在南非、瑞士、古巴、波多黎各、墨西哥、爱尔兰等国先后举行,下一届会议将于2016年在杭州召开。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法大考研、政大考研 法通法硕 法硕考研 语言多样化、法律与语言尤其是比较语言法一直是协会的核心研究领域,“语言权利保护”也始终是核心议题之一。在2013年9月30日发布的《赫罗纳语言权利宣言》明确提出要将语言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来研究和捍卫后,这次全球范围的探讨和规划无疑正当其时。本次大会延续往届惯例,围绕着大会主题展开六个相互承接,次序推进的分主题讨论。从语言学意义上的主权概念辨析到多语环境中的个体身份与政策法规,相对少数或弱势群体语言权利的保护与现存问题,最后综合以上探讨成果,通过搭建更为清晰的理念框架,积极介入、影响和引导语言政策制定与立法活动。 中国学者共有六人到会,分别被安排在第三分会场和第四分会场发言。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法大考研、政大考研 法通法硕 法硕考研 第三分会场以“语言与法律:语言身份与法律身份”为主题。我校外国语学院的朱琳副教授在这一会场用法语做了主题发言,对中国刑法典的语言特点及其变化作了系统介绍,并揭示背后所蕴含的法理学原则,继而通过1997年新刑法典与旧刑法典词汇、短语和篇章结构方面的对比,深思其折射的中国当代社会与法制文化的转型。 第四分会场以“少数的、隐没的群体,被忽视的与被滥用的语言权利”为主题。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立教授、副院长张清教授在这一会场作了重要发言,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宋北平教授与武汉大学学生刘宸缨也作了共同发言。李立教授的发言重点关注了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语言权利。她认为诉讼中的被告人相对法官、检察官与律师组成的法律人职业共同体往往处于语言上的劣势,因此加强对被告人语言权利的保护既是落实控辩平等、程序正当的必然要求,也是司法公正的应有之义。裁判文书的写作是当下司法改革重点之一。张清教授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对中美两国形式相近而旨趣各异的裁判文书作了深入浅出的对比,充分展示了两国及两种法系法律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宋北平教授与刘宸缨的共同发言则着眼于语言与思维的深刻联系,透析裁判文书说理与当事人权利保护的紧密相连,以彭宇案为例证明反向说理对当事人权利造成实质损害。 在场的外国学者对中国学者的发言响应热烈,提问踊跃,并表达了对中国司法改革的关心与好奇,会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与分享。中国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达也得到了国际语言法学协会秘书长约瑟夫·图里先生的高度评价,他表示“本次大会上中国学者的贡献相当重要。非常期待下一届大会听到更多中国学者的声音。”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法大考研、政大考研 法通法硕 法硕考研 在大会的闭幕致词中,图里先生充分肯定了各国学者紧紧围绕“大力发展语言多样性”这一主题展开的深入交流,称其必将有助于法律语言研究与语言权利保护工作的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