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网_中国政法大学考研辅导培训—【政大考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门关注 > 复习指导 > 政大考研【法律硕士红皮书】之民法精典试看内容
复习指导
考前须知 面试技巧 法学硕士 专业目录 快乐考研 高分心得 考研经验 复习指导 录取调剂 招考时讯 考研复试 法学考研真题 法大考研真题 英语单词每日一背 英语口语每日一练 考研英语语法精讲 考研英语阅读训练 考研英语作文模板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

政大考研【法律硕士红皮书】之民法精典试看内容

时间:2014-07-06 16:01:34 点击:3698

民法学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5

【考点点拨】................................................................. 5

【大纲分析】................................................................. 5

【真题链接】................................................................ 12

【真题解析】................................................................ 12

【模拟试题】................................................................ 12

【模拟解析】................................................................ 12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14

【考点点拨】................................................................ 14

【大纲分析】................................................................ 14

【真题链接】................................................................ 19

【真题解析】................................................................ 20

【模拟试题】................................................................ 22

【模拟解析】................................................................ 23

第三章  自然人................................................................. 25

【考点点拨】................................................................ 25

【大纲分析】................................................................ 25

【真题链接】................................................................ 33

【真题解析】................................................................ 34

【模拟试题】................................................................ 35

【模拟解析】................................................................ 37

第四章  法人与其他组织........................................................ 39

【考点点拨】................................................................ 39

【大纲分析】................................................................ 39

【真题链接】................................................................ 45

【真题解析】................................................................ 46

【模拟试题】................................................................ 47

【模拟解析】................................................................ 48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 50

【考点点拨】................................................................ 50

【大纲分析】................................................................ 50

【真题链接】................................................................ 57

【真题解析】................................................................ 58

【模拟试题】................................................................ 60

【模拟解析】................................................................ 62

第六章  代理................................................................... 66

【考点点拨】................................................................ 66

【大纲分析】................................................................ 66

【真题链接】................................................................ 70

【真题解析】................................................................ 71

【模拟试题】................................................................ 72

【模拟解析】................................................................ 74

第七章  诉讼时效与期间........................................................ 76

【考点点拨】................................................................ 76

【大纲分析】................................................................ 76

【真题链接】................................................................ 79

【真题解析】................................................................ 80

【模拟试题】................................................................ 81

【模拟解析】................................................................ 82

第八章  物权的一般原理........................................................ 85

【考点点拨】................................................................ 85

【大纲分析】................................................................ 85

【真题链接】................................................................ 88

【真题解析】................................................................ 90

【模拟试题】................................................................ 93

【模拟解析】................................................................ 95

第九章  所有权................................................................. 98

【考点点拨】................................................................ 98

【大纲分析】................................................................ 98

【真题链接】............................................................... 100

【真题解析】............................................................... 101

【模拟试题】............................................................... 103

【模拟解析】............................................................... 104

第十章  共有.................................................................. 107

【考点点拨】............................................................... 107

【大纲分析】............................................................... 107

【真题链接】............................................................... 109

【真题解析】............................................................... 109

【模拟试题】............................................................... 109

【模拟解析】............................................................... 110

第十一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112

【考点点拨】............................................................... 112

【大纲分析】............................................................... 112

【真题链接】............................................................... 113

【真题解析】............................................................... 113

【模拟试题】............................................................... 113

【模拟解析】............................................................... 114

第十二章  相邻关系............................................................ 115

【考点点拨】............................................................... 115

【大纲分析】............................................................... 115

【真题链接】............................................................... 116

【真题解析】............................................................... 117

【模拟试题】............................................................... 117

【模拟解析】............................................................... 118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 120

【考点点拨】............................................................... 120

【大纲分析】............................................................... 120

【真题链接】............................................................... 123

【真题解析】............................................................... 124

【模拟试题】............................................................... 125

【模拟解析】............................................................... 125

第十四章  担保物权............................................................ 128

【考点点拨】............................................................... 128

【大纲分析】............................................................... 128

【真题链接】............................................................... 131

【真题解析】............................................................... 133

【模拟试题】............................................................... 136

【模拟解析】............................................................... 137

第十五章  占有................................................................ 139

【考点点拨】............................................................... 139

【大纲分析】............................................................... 139

【真题链接】............................................................... 139

【真题解析】............................................................... 140

【模拟试题】............................................................... 140

【模拟解析】............................................................... 140

第十六章  债权概述............................................................ 142

【考点点拨】............................................................... 142

【大纲分析】............................................................... 142

【真题链接】............................................................... 147

【真题解析】............................................................... 149

【模拟试题】............................................................... 151

【模拟解析】............................................................... 152

第十七章  合同................................................................ 155

【考点点拨】............................................................... 155

【大纲分析】............................................................... 155

【真题链接】............................................................... 171

【真题解析】............................................................... 174

【模拟试题】............................................................... 179

【模拟解析】............................................................... 182

第十八章  人身权.............................................................. 187

【考点点拨】............................................................... 187

【大纲分析】............................................................... 187

【真题链接】............................................................... 193

【真题解析】............................................................... 194

【模拟试题】............................................................... 195

【模拟解析】............................................................... 196

第十九章  知识产权............................................................ 198

【考点点拨】............................................................... 198

【大纲分析】............................................................... 198

【真题链接】............................................................... 209

【真题解析】............................................................... 211

【模拟试题】............................................................... 213

【模拟解析】............................................................... 214

第二十章  婚姻家庭与继承..................................................... 216

【考点点拨】............................................................... 216

【大纲分析】............................................................... 216

【真题链接】............................................................... 235

【真题解析】............................................................... 238

【模拟试题】............................................................... 242

【模拟解析】............................................................... 244

第二十一章  侵权责任......................................................... 249

【考点点拨】............................................................... 249

【大纲分析】............................................................... 249

【真题链接】............................................................... 260

【真题解析】............................................................... 262

【模拟试题】............................................................... 265

【模拟解析】............................................................... 266

 

 

 

 

 

 

 

 

 

 

 

 

 

 

 

 

第一章 导论

【考点点拨】

记忆并掌握: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解释、民法的基本原则等内容。本章出题方式主要是选择题。本章知识点很少,不是出题的重点。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民法的词源、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的划分、各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等,出题频率最高的是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判定。

【大纲分析】

第一节 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起源和发展【此考点为法律硕士(法学)特有】

【分析】从词源上考察,“民法”源于拉丁文的“市民法”。“市民法”在罗马法早期是与“万民法”相对的概念,指仅适用于罗马人民的法律。在罗马法后期,市民法是指适用于整个罗马社会和各地罗马公民的法律。在中世纪,“市民法”是与“教会法”相对的概念,指国家制定的有关平民和世俗事务的法律。法国大革命以后,“市民”被理解为“公民”。近代以来,个人被视为普遍地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能力者,由这样的个人构成的社会,叫做市民社会。所以,民法被理解为“适用于全体人的法,是一个无等级社会的法”。

二、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民法的概念

【分析】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一规定科学地揭示了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明确划分了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界限。

民法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地位的平等性,是民法区别于调整主体之间具有隶属关系的法律部门如行政法等法律部门的重要标志。

2.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内容上表现为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纵观各国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可以将民法作以下划分:

第一,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由立法机关系统编纂成民法典的民法规范体系。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指具备民法实质内容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包括民法典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形式意义的民法起源于罗马法,并为大陆法系国家采用,英美法系国家没有形式意义的民法,只有实质意义的民法,而且以判例法为特点。我国没有民法典,但有作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以及大量单行的民事法律、法规。

第二,广义的民法和狭义的民法。广义民法,是指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民事普通法和民事单行法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典、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婚姻家庭法以及传统商法等。狭义民法,仅指编纂成民法典的民事规范系统。我国采用广义民法的概念,将民法定位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以及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等。

第三,民法典和民法通则。民法典是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将各项民事法律制度编纂在一起的立法文件。民法典的编纂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罗马式,即法学阶梯式。这种模式将民法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近代民事立法中,《法国民法典》是这种立法体例的典范。二是德国式,即潘德克顿式。这种模式是历史法学派体系化地研究古罗马法所得的成果,将民法典分为总论、物权、债权、亲属和继承五编。近代民事立法中,《德国民法典》是这种立法体例的典范。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制定民法典,《民法通则》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性法律,起着类似于民法典的作用。

民法的特征【民法的性质-法律硕士(法学)】

【分析】民法具有以下特征:

1.民法是权利法。民法以权利为中心建立规范体系,对于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是民法的基本职能。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广泛的民事权利,如人格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等,同时民法为民事主体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提供了保障。

2.民法是私法。关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三种学说:一是利益说,二是意思说,三是主体说。在我国强调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有助于弘扬私法自治的民法理念,以减少国家对私人生活领域不合理的干预。

3.民法主要是实体法。民法既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行为规则,又是司法机关处理民事案件的裁判规则,主要规定民事主体的实体性的权利和义务。民法中也有少数程序性的内容,如宣告失踪制度、宣告死亡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等。这些程序性的规定服务于民事权利、义务的实现。

4.民法规范大多为任意性规范,兼有强行性规范。民法主要通过任意性规范而不是强行性规范调整社会关系。任意性规范充分尊重主体的意志自由,允许主体依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设立、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同时,民法利用强行性规范在合理的范围内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民法规范中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并存,体现了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性与国家意志强制性的结合。

三、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此考点为法律硕士(非法学)特有】

【分析】民法与宪法。宪法是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任何法律如果违反宪法都不具有法律效力。民法作为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必须符合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民法的立法、司法和法律解释活动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内涵不确定的原则在进行价值补充的时候,必须以宪法中所确立的基本原则、理念为依据。

民法与经济法。在我国,经济法的调整领域主要涉及国家运用公权力对宏观市场经济秩序进行调控而形成的法律关系。虽然民法与经济法都调整基于市场活动而产生的经济关系,但是二者在性质上存在明显区别。民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具有平等、自愿的特征,而经济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具有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命令与服从的特征。民法以自治为基本特征,经济法则更多体现国家管制的色彩。

民法与行政法。行政法是围绕国家实施其行政管理职能而产生的法律部门。行政法在整体上属于公法的组成部分之一,与作为私法的民法存在根本的区别。行政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中,至少有一方当事人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包含了行政隶属的色彩。

民法与劳动法。劳动法所调整的核心内容是劳动合同关系,虽然劳动合同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在性质上也属于平等的主体,但是基于劳动者保护等特殊的社会政策因素,劳动合同关系发展成为了具有自己特殊调整规则体系的民法特别法,与一般的合同法存在区别。此外劳动法还涉及诸如劳动保险、劳动安全保障、劳动技能培训等体现国家对劳动关系进行管理、调整的问题,因此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劳动法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法律部门。

四、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分析】民法的渊源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制定法,二是非制定法。制定法是指经过具有立法权或准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以条款形式加以编纂,制定成文件的法律或法规。作为民法渊源的制定法主要包括:

1.法律。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立法文件,包括:(1)宪法。(2)民事基本法(在我国指《民法通则》(3)民事单行法(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婚姻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以及针对特定权利主体、客体或特殊问题而制定的既有民法规范又有行政法规范的法律,如合伙企业法、土地管理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以条例、办法、细则等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指国务院及各部委制定的法规。

3.地方性法规。此处地方性法规是指由地方人大、政府依法制定的在本地区有效的法规。

4.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这里主要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司法解释、案件批复意见等。

非制定法包括民事习惯。习惯成为法律渊源必须是为人们所一体遵循的,确信其为应当遵守的规范,并且不违反公序良俗。

五、民法的解释

民法的解释的概念

【分析】民法的解释,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并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探求民事法律规范的含义、确定其内容的活动。

民法的解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民法的解释的主体是特定的,对民法有权进行解释的是国家机关。民法的解释有正式的民法的解释和非正式的民法的解释之分。正式的民法的解释仅指特定的有权主体对民法进行解释、适用的过程。非正式的民法的解释是指一切社会主体对民法所作的解释。

2.民法解释的主体在解释的过程中受到法定的权限、程序的限制,并且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原则、方法,即法律解释技术。

3.民法的解释的目的在于说明法律规范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等,从而确定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和规范意图。这种狭义的民法的解释不包括在法律规范没有具体规定时所进行的漏洞补充和法律规范不确定时所进行的价值补充。

民法解释的方法

【分析】民法解释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义解释。文义解释是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中所使用的文字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的方法,又称文理解释。法律解释必须以文义解释为出发点,并且所作的解释不能超过条文可能的文义的范围。

2.体系解释。体系解释是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即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关联来确定其含义和内容的解释方法。

3.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又称立法解释或法意解释,是通过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民事法律规范时的立法意图进行民法解释的方法。历史解释的主要依据是立法过程中相关的立法资料,如法律草案、立法理由书等。

4.目的解释。目的解释是指不拘泥于民事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以及立法者制定法律时的立法意图,而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发展的要求出发,依据合理的目的进行法律解释。

5.扩张解释。扩张解释是指当民事法律规范的条文中所使用的文字、词语的文义过于狭窄,不足以涵盖立法者所欲调整的范围时,为符合立法本意,对文义进行扩张,将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的案件纳入调整范围的解释方法。

6.限制解释。限制解释是指当民事法律规范的条文中所使用的文字、词语的文义过于宽泛,包含了本应排除在调整范围之外的案件时,为符合立法本意,对文义进行限制,将不应适用的案件排除在外的解释方法。

7.当然解释。当然解释是指虽然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依据规范的目的进行衡量,某一事实比法律所规定的事实更有适用的理由时,直接将法律规定适用于该事实的法律解释方法。这种解释方法通常被称为“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

此外,还有合宪性解释、比较法解释、社会学解释等解释方法。

六、民法的适用

【分析】民法的适用也称民法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在何时、何地、对何人发生法律效力。民法的效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民法对人的效力

    民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民法对哪些人有法律效力。民法上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我国民法对人的效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和设立在中国境内的中国法人,都具有法律效力。(2)对于居留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经我国政府准许设立在中国境内的外国法人,原则上具有法律效力,但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另外,我国民法中某些专门由中国公民、法人享有的权利,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法人不具有法律效力。(3)居住在外国的我国公民,原则上适用居住国的民法,而不适用我国民法。但是,依照我国法律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双边协定,或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我国认可的国际惯例,应当适用我国民法的仍然适用我国民法。

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

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主要指两个方面:

1.民事法律规范发生法律效力的起、止时间,即从什么时间开始生效,到什么时间终止效力。立法上对民事法律规范开始生效的时间,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在法律文件中明确规定,该法从其通过或公布之日起开始生效;另一种是在民事规范的条文中,单独列举一条说明该规范在公布后的什么时间才开始生效。例如《民法通则》是在1986412日通过的,但该法第156条规定:“本法自198711日起施行。”这种规定是为了让人们在新法生效之前了解该法,并给有关司法机关以准备时间。民事法律的失效时间,法律本身一般都不做规定,而是通过下列方式进行:(1)自然失效。当某一民事法规规定的任务已经完成后,该法规的效力自然终止。(2)在公布新的法律时,明确宣布以前的同类法规与其相抵触的部分效力终止。(3)修改并重新公布实施的法律,并宣布原法律的效力终止。如《合同法》第428条规定:“本法自1999101日起施行,《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同时废止。”

2.民法的溯及既往效力,即民法对于其公布实施以前发生的民事关系有无溯及既往的效力。通常情况下,新的民事法律只适用于该法生效后所发生的民事关系。也就是说,民法原则上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在例外的情形下,民法规范可以具有溯及力。

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

    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是指民法在什么地域内适用。由于制定法律的机关不同,民事法规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也就不同,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凡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等中央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民事法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领空、领水,以及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应当视为我国领域的一切领域。例如:我国的驻外使馆、领馆、我国在境外的船舶、飞机等。

2.凡是地方各级政权机关所颁布的法规,只在该地区内发生法律效力,在其他地区不发生效力。

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以属地法为原则,即凡是在中国领域内发生的民事活动,原则上都适用中国法。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民法通则》第2条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规定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即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第二,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上述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分析】人身关系,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实际生活中人身关系多种多样,但并非所有的人身关系都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基于人格或身份而发生的、与人身不可分离、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体地位平等。在民法调整对象中的人身关系中,主体之间虽然存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别,在其他社会关系中存在职业、职务的差别,但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2.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内容,是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人格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人格利益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身份关系是指民事主体基于身份利益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民法上表现为配偶权、亲权等。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以特定的精神利益为内容,与主体不可分离,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

3.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虽然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但是某些人身关系是财产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如亲属间的身份权是亲属间取得财产继承权的前提条件。同时,对民事主体的人身权进行侵害会导致民事主体的财产损失。因此,对于人身权进行法律保护的责任方式既有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非财产性的责任方式,也有赔偿损失等财产责任方式。

二、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分析】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但并非所有的财产关系都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以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地位平等。民事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其法律地位平等、互不隶属,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主体意思表示自由。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都是在民事主体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

3.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基本内容是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财产归属关系是指民事主体因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财产流转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为获取利益而相互交换财产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债权债务关系。财产归属关系与财产流转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财产归属关系是财产流转关系的前提,财产流转关系又常常是财产归属关系的发生根据。

4.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在利益实现方面大多具有等价有偿的特点。民事法律规范不同于道德规范。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可以合理谋求利益最大化,不需要遵循过高的道德标准。取得财产利益应当支付相应的对价,这一等价有偿的特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主体对于财产利益实现的基本要求,民法禁止不公平交易、巧取豪夺、尔虞我诈。在坚持民事主体平等、自愿的前提下,赠与、借用等民事法律关系中不适用等价有偿原则也是法律所允许的。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性规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法律解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法律基本原则的意义在于法律所反映的基本价值和精神。

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根本准则。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民事立法的始终,是制定具体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础。

2.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行为指南。民事主体在参加民事活动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具体的民法规范,又要遵守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的行为不得违反民法原则,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民法基本原则是法律解释的基本准则。司法机关对民法的解释必须以民法基本原则为准绳,违背民法基本原则的法律解释是无效的。民法学者对法律进行解释时同样应当以民法的基本原则为基础,违背了民法基本原则的学说是不妥当的。

4.民法基本原则是司法机关裁判的依据,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功能。民法规范是司法机关对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进行裁判的最常见的裁判依据。但是,当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时,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基本原则进行裁判,以克服法律规定的局限性。

二、自愿原则

【分析】根据《民法通则》第4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的原则。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按其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自愿原则也即传统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自愿原则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律地位平等是自愿原则的前提,自愿原则是法律地位平等的体现。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意志,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受他方当事人意志的支配。

自愿原则的法律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民事主体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加民事活动以及如何参加民事活动。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对所参与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相对人、行为方式、形式等依据其意志自由进行选择。

2.民事主体应当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从事民事活动,就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达成合意。

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民事主体有权依其意愿自主做出决定,并对其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愿负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三、公平原则

【分析】根据《民法通则》第4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当本着公平的理念从事民事活动,司法机关应当根据公平的理念处理民事纠纷。公平原则是将市场经济活动中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原则的结果。这一原则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弥补法律漏洞具有重要意义。

公平原则与自愿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平原则是自愿原则的必要补充,并为诚实信用原则和显失公平规则树立了判断标准。公平原则的适用需要以自愿原则的运用为前提和基础,虽然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不符合等价有偿原则,但若是当事人自愿的结果就不能认为违背了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的法律要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法律活动时,应当本着公平的理念公平合理地确定权利义务关系并且正当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司法机关在处理民事纠纷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公平合理。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时,司法机关依据公平原则具有自由裁量权,应当本着公平、正义的理念进行裁判,解决民事纠纷。

四、诚实信用原则

【分析】根据《民法通则》第4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民法将这一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规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的过程中维持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民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现代民法的“帝王条款”。

1.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将有关事项和真实情况如实告知对方,禁止隐瞒事实真相和欺骗对方当事人。

(2)民事主体之间一旦做出意思表示并且达成合意,就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法律禁止当事人背信弃义、擅自毁约的行为。

(3)民事活动过程中发生损害,民事主体双方均应及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

2.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有以下两点:

(1)指导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具备诚实、善意的内心要求。

(2)诚实信用原则赋予法官司法裁判的自由裁量权。一方面,法官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从而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另一方面,当法律存在漏洞时,诚实信用原则授予法官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其进行补充的权力。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分析】《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权利人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依法正确行使,不得背离权利应有的社会目的或超越权利应有的限度,以至于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的行使不是绝对自由的,而是应当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社会公德等必要的约束和限制,从而协调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延伸,各国在规定诚实信用原则后又普遍承认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要求权利的行使不得超过正当的界限和范围,否则构成权利滥用。这一正当的界限和范围就是诚实信用原则。

禁止权力滥用原则的法律要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不得超越法律、政策和社会公德的正当限制,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

2.民事主体对其背离权利应有的社会目的或超越权利应有的限度,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六、公序良俗原则

【分析】《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社会公共利益”相当于“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相当于“善良风俗”。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序包括政治的公序和经济的公序。政治的公序主要是保护国家和家庭的公共秩序。经济的公序包括指导的公序和保护的公序。在现代社会,指导的公序日渐式微,保护的公序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良俗,即善良风俗,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般道德或基本伦理要求。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具有维护社会一般利益以及一般道德观念的重要功能。民法规范不可能对一切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因而需要依据公序良俗原则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处理民事案件。

学者在理论上将违反公序良俗行为类型归纳为:危害国家公序的行为类型、危害家庭关系的行为类型、违反两性道德准则的行为类型、射幸行为类型、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类型、限制营业自由的行为类型、违反公共竞争的行为类型、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类型、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类型、暴利的行为类型等。

 

【真题链接】

一、单项选择题

    (2005)甲、乙双方连续几年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有一次签订合同时,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的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了(    )

A.自愿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二、简答题

    (2011-非法学)简述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和功能。

、辨析题

    (2014-非法学)现在流行一种说法:“我的地盘我做主。”请从民事权利的行使和限制角度加以辨析。

、论述题

    (2014-法学)试论民法的性质。

 

【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B

【解析】《民法通则》明确规定有自愿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民法通则》第7条的解释。不同的原则有不同的要求。自愿原则要求当事人订立合同不违背真实意思;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必须将有关真实情况告诉对方,恪守信用,按照习惯善意、认真履行义务;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要求行使权利不超过权利界限;公序良俗原则要求尊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本题中所给实例表明甲方未按照交易习惯善意履行义务。《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义务。”因此,本题中甲方违反了B项诚实信用原则。

本题具有实用价值也有一定难度。难点是诚实信用原则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区别。本题中,有的考生理解为交付的标的物没有品种限制,履行义务人有选择权,但该选择权也应当符合交易习惯。没有按照交易习惯履行构成权利滥用。由于基本原则是一种理论认识,这种说法似乎也有一定道理。但一般来说,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所禁止的是绝对权的行使不能超过权利的界限。相比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更符合题意。因为合同法规定的履行原则是全面履行和诚实信用原则,未规定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简答题

    答案: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正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不实施欺诈和规避法律的行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其功能是:

1指导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必须具备诚实、善良的内心要求。

2诚实信用原则赋予法官裁判的自由裁量权。一方面,法官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从而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另一方面,当法律存在漏洞时,诚实信用原则授予法官依据该原则对其进行补充的权力。

三、辨析题

   答案:民法以权利为核心,以权利本位为基本原则,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平等地享有权利。民法以意思自治为原则,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实施法律行为,为自己设定权利和义务,决定自身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权利本位体现了法律对人的关怀。但权利的行使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具体而言权利的行使受到以下几方面的限制:

1权利范围的限制。权利的本质是自由意志的范围,任何权利都有范围的限制,权利只能在特定范围内行使。如债权只能请求为特定给付。

2权利禁止滥用。行使权利不得背离权利应有的社会目的,不得超越权利应有的界限,滥用权利在很多情况下会构成侵权行为。

3公序良俗的限制。权利的行使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违背公序良俗的可能导致法律行为无效。

4社会公共利益的限制。《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5时效的限制。债权请求权的行使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形成权的行使受除斥期间的限制。

综上所述,权利的行使受到诸多限制,“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四、论述题

   答案:1民法是私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以意思自治为主要原则。

2民法是权利法,民法以权利为核心,民法体系是以权利为基础而构建的,民法体系实际上就是权利体系。

3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民法调整的主要对象也是市民社会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即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4民法既是行为规范,又是裁判规范。民法以行为规范为主,由于民法是私法,以意思自治为基本原则,因此民法中的行为规范以任意性规范为主,强制性规范为辅;除行为规范外,民法同时还为司法裁判提供了一套基本的体系、框架、规范和术语。

5民法是市场经济的法。民法是以意思自治、私权神圣、过错责任、自由平等、诚实信用等原则贯穿始终的法,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有效地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关系,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市场经济需要民法规范的调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不包括(    )

A.家庭暴力                             B.在愚人节时与某人开玩笑

C.某企业与职工签订工作概不负责的协议   D.串通投标的行为

2.射幸行为(    )

A.全部属于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B.有一部分属于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C.不属于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D.属于权利滥用行为

3.不属于民法调整范围的是(    )

A.租赁关系         B.婚姻关系         C.税收缴纳关系     D.债权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民法中,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当事人(    )

A.地位平等         B.意思自由         C.平等协商         D.等价有偿

2.在民法中,自愿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当事人(    )

A.意思自由                             B.排斥对自由意志的干涉

C.平等协商                             D.如实告知

3.具体体现诚实信用原则的民法制度有(    )

A.先契约义务       B.后契约义务       C.缔约过失责任     D.合同履行

4.属于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有(    )

A.欺诈交易                             B.赌博

C.以债务人的人身作为抵押的合同         D.以继续通奸作为房屋赠与的附条件合同

 

【模拟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学者在理论上将违反公序良俗行为类型归纳为:危害国家公序的行为类型、危害家庭关系的行为类型、违反两性道德准则的行为类型、射幸行为类型、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类型、限制营业自由的行为类型、违反公共竞争的行为类型、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类型、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类型、暴利的行为类型等。

2.B

【解析】射幸行为是指以他人的损失作为自己获得的利益的行为,如保险、赌博等。其中,赌博属于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而保险属于合法行为。

3.C

【解析】税收缴纳关系属于经济法调整的范畴。

二、多项选择题

1.AC

【解析】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有四方面:法律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平等协商、平等受法律保护。意思自由属于意思自治原则的内容;等价有偿是等价有偿原则的基本内容。

2.AB

【解析】自愿原则的基本内容是:意思自由、禁止对自由意志的干涉和阻碍。平等协商属于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如实告知属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3.ABCD

【解析】先契约义务和后契约义务不属于主合同义务,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这些义务应当履行。缔约过失责任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先合同责任中的体现。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中包含诚实信用原则。

4.ABCD

【解析】欺诈交易属于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赌博属于违法的射幸行为;以债务人的人身作为抵押的合同属于违反人权的行为;以继续通奸作为房屋赠与的附条件合同属于违反性道德的行为。

 

 



分享到:

关注我们 weibo qq renren

关于政大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校园业务合作